信息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教学运行计划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5-24浏览次数:208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软硬件理论基础和开发技能、具备信息智能处理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应用的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培养能胜任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特别是在气象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大数据综合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学生毕业5年后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2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

培养目标3能够作为团队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创造性地解决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工程项目进展。

培养目标4具有关注公众安全和健康、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培养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跟踪信息工程领域新理论与新技术。

二、培养要求

信息工程专业立足并服务于全国信息产业和气象行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为电子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与应用和信息的获取、分析、传输与处理。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卓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能力”的信息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能够在信息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师资建设方面,信息工程专业以电子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为背景,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本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数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优势学科,形成具有“信息工程+”培养新模式。

三、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培养专业,立足并服务于信息产业和气象行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为电子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包括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与应用和信息的获取、分析、传输与处理,在大气科学、气象探测、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

核心课程:计算思维导论、工程计算、工程专业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概率统计、计算机网络、关系数据库、编程导论、工程专业精神、模拟电子线路、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电子线路、离散数学、操作系统、工程师管理、电信理论导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嵌入式系统、模拟控制、数据挖掘、国际电子电气技术、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研究方法、企业研究。

特色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应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最优化方法、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四、综合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劳动、通用英语实践、模电系统设计实践、微机系统综合实践、数据处理综合实践。

五、基本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教学运行计划表

教学运行计划表-信息工程.pdf